勞模精神代代傳承“接力”(圖)
原標題:勞模精神代代傳承“接力”
千龍—法晚聯合報道 每個時期的勞模,都是時代的精神符號和力量化身。但無論是生產者還是創(chuàng)業(yè)者,無論是比表現還是比貢獻,勞模的核心價值都是始終不變的:一種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一種對職業(yè)、對社會、對國家的道德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勞模精神六十五年不變,執(zhí)著于事業(yè)、不斷超越的熱情和愛崗敬業(yè)、甘于奉獻的精神。
在新中國美術發(fā)展歷史上,關注人民、塑造“勞模”形象一直是最為主流的命題。近日,來自中央美院的藝術家們通過雕塑、國畫、油畫、素描和水彩等多種形式為今年北京市受表彰的每位全國勞模創(chuàng)作肖像,用藝術的形式彰顯了勞模精神的深刻內涵,展現當代勞模的時代風采。據悉,勞動人民文化宮將在“五一”對本次創(chuàng)作作品進行集中展示。
時代在變 不變的是奉獻精神
從“寧愿臟一人,換來萬家凈”的時傳祥,到“雷鋒傳人”郭明義,對于許多人來說,勞模似乎就像“老黃!蹦菢,埋頭苦干,默默奉獻。
據北京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勞模評選始于上世紀50年代,當時各方面條件都很艱苦。那時的勞模,定格在人們心中的多是艱苦奮斗、大干苦干的形象,F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了,但并不意味著埋頭苦干的“老黃!本窬瓦^時了。
今天,這種奉獻精神仍在傳承: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大最美養(yǎng)路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市政路橋管理養(yǎng)護集團瑞通八處清水路基專養(yǎng)段段長高玉愛帶領35名姐妹,駐扎在北京公路的最高點,默默地養(yǎng)護著109國道及縣級路138.69公里公路、38座橋梁、270道涵洞、33169株路樹及喬灌木。步行調查路況、惡劣天氣應急搶險、養(yǎng)護路邊樹木,這是高玉愛平常的一天,也是十幾年來她反復堅持從事的工作。
社會發(fā)展 勞模精神在創(chuàng)新中顯現
北京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最早的勞模很多是小學畢業(yè),有的是木匠、泥瓦工……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新一代勞模更多要靠巧干,用知識和技能創(chuàng)造財富。
早期的勞模評選,大部分是來自生產一線的工人、農民,知識型、創(chuàng)新型的技工勞模較少。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勞模中知識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明顯增多。
全國勞動模范、北京優(yōu)秀青年工程師劉軍,就是在社會發(fā)展中不斷創(chuàng)新求變的實踐者。剛初中畢業(yè),劉軍便步入社會!皩嶋H的工作經驗有,但理論知識很缺乏。如果不多學習,我想我很難跟上別人的腳步。”
劉軍打算兩年半以后,再報考一個在職研究生的課程,用知識“武裝”自己。他發(fā)明的“配電箱裝飾畫” 、參與的“電動汽車交流充電樁”均多次獲獎。
新、老兩代“接力”勞模精神
自從有了勞模,勞模的引領示范作用就一直在推動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在老勞模的帶領下,通過以老帶新、“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等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勞模。
全國勞動模范、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汽車裝調工首席技師趙郁,以其名字命名的“趙郁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成為首都車企中首家創(chuàng)新工作室,針對企業(yè)生產制造以至經營過程中的重點、難點開展技術攻關創(chuàng)新和管理創(chuàng)新工作。
所有新員工在入職前都要經歷一番培訓,實現從學校到工廠、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所有的老員工也要在不斷培訓中鉆研技術、提高能力。
據北京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按照有勞模領銜、有創(chuàng)新團隊、有攻關項目、有場地設施、有經費保障、有創(chuàng)新成果等“六有”目標,每年創(chuàng)建50個左右市級“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鼓勵勞模不斷推出創(chuàng)新成果。
勞模歷史大紀事
1950-1976年 勞模更傾向“生產上有突出成績者”
1950年,召開全國戰(zhàn)斗英雄和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
1953年,北京市1952年勞動模范代表大會舉行。
1954年12月到1955年1月,進行了1954年度的工業(yè)勞動模范的評選獎勵工作。這次評模特別強調“生產上有突出成績”,評選出來的勞動模范多是由于創(chuàng)造性地鉆研和改進技術或改進管理,因而在生產上作出了突出貢獻的人物。
1959年10月,“全國群英會”。
1963年,開展了“五好”競賽活動。
1952年年底,開始進行正規(guī)的、群眾性的評選勞動模范工作。
1954年,北京市1953年勞動模范代表大會舉行。
1958年,全市先進生產者和先進集體代表會議。
1960年,北京市工業(yè)、交通運輸、基本建設、財貿方面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舉行。開展以機械化、半機械化、自動化、半自動化為中心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勞動,掀起一個向科學文化進軍的高潮。
1977-1999年 注重勞模學歷培養(yǎng)
1977年,表彰229名學大慶學大寨的先進單位和先進生產者代表。
1981年,召開勞動模范、先進生產者、先進工作者座談會。
1983年,為高中畢業(yè)學歷的勞模舉辦了理工科、文科兩個全脫產高中文化補習班,70%的學員通過了統(tǒng)考,成為大專生。
1985年,召開1984年度勞動模范和模范集體代表大會。此外,對于各條戰(zhàn)線上創(chuàng)造了影響深遠,貢獻特別巨大的突出業(yè)績者,經市委、市政府批準,在非評選勞動模范期間個別授予市勞動模范稱號。
1995年4月22日,北京市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召開。
1980年,做勞模普查工作。對勞動模范和先進集體的評選條件、評選辦法、批準程序、各級工會的分級管理職責、管理制度等作出進一步的具體規(guī)定。
1982年,進行1981年度全市勞動模范和先進集體的評選和表彰工作。
1984年,以后,常年舉辦勞動模范文化補習班和大專預科班。又開展了評選市勞動模范和先進集體的工作。知識和人才受到重視,專業(yè)科技、教育工作者所占比例由21%提高到36%。
1989年,舉行了全市1988年度勞動模范、模范集體表彰大會。此外,舉行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1999年9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前夕,授予“首都楷!睒s譽稱號者50人。
2000年至今 一線職工勞模占比增多
2000年,北京市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表彰了1995年以來涌現的1374名模范先進人物。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占54.4%,年齡比5年前也有所下降,一線職工占43.1%。
2010年,北京市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這次評選的北京市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1241名中,一線職工753名,占整個北京市勞?倲档60.8%,比2005年增加6.1%。
2005年,北京市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這年,一共評選出209個模范集體,950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其中一線職工占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