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頁 > 自考 >
教育民生觀的“北京實踐”
2015-05-28 07:14 自考
教育民生觀的“北京實踐” 2015-04-28 10:35:56 作者: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網友評論 0 條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出發(fā)點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 我們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讓教育綜合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

注:以更新的政策為準,本文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及時聯系在線客服!
圖片由網友上傳,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教育民生觀的“北京實踐” 2015-04-28 10:35:56 作者: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網友評論 0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出發(fā)點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

  “我們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讓教育綜合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茍仲文的話擲地有聲。

  由此,北京確立了“以新常態(tài)下的教育民生觀引領首都教育綜合改革”的全新理念。一系列綜合改革措施相繼出臺并實施——

  重繪教育新地圖,千方百計做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蛋糕”;果斷取消共建,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破解“擇校”難題;市財政每年投入5億元,解決中小學生課后服務“三點半難題”;降低中高考命題難度,推進考試評價制度改革。

  “我們把人民群眾關切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破解,作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突破口,讓百姓真切感受到改革的成果。”北京市教委主任線聯平如是說。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百姓渴望家門口能上好學——

  做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蛋糕”

  從2011年起,北京的小學入學人數以年均2萬人左右的速度遞增。2014年,全市小學入學人數達到17.5萬人,這個數字已經接近2009年時小學入學人數的兩倍。

  隨著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不斷涌現的城市功能新區(qū)、持續(xù)擴大的城鄉(xiāng)接合部,使得原有的教育布局失去了合理性。“新形勢倒逼北京必須加速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北京市教委委員李奕說。

  與此同時,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也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這給首都的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帶來了全新挑戰(zhàn)。

  這挑戰(zhàn)是壓力也是動力。為此,北京加大市級統(tǒng)籌力度,各區(qū)縣立足本區(qū)域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擴大和重組優(yōu)質教育資源,推出了具有鮮明區(qū)域特色的“教育新地圖”,并向社會公布。

  翻開這本新地圖,一個個新詞匯撲面而來:學區(qū)制、教育集團、集群、協(xié)作區(qū)、九年一貫制、對口直升、縱向貫通學段,等等。

  李奕說,由于北京16個區(qū)縣有各自不同的情況,因此,在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方式上,也各有不同——

  市級項目推動,即市級推動的城鄉(xiāng)一體化辦學項目。從2012年至今,北京用3年的時間在全市相繼建成了65所城鄉(xiāng)一體化學校。

  本土整合模式,即區(qū)域內資源共享、教師交流。東城區(qū)采取“學區(qū)制”,全區(qū)劃分為8個學區(qū);西城把全區(qū)劃分為11個學區(qū),同時組建了15個“教育集團”;海淀采取“一校多址”;豐臺、房山建設“教育集群”;大興、延慶的“協(xié)作區(qū)”;順義的“聯盟組團”等。

  跨區(qū)合作模式,即穿越區(qū)際邊界的深度合作。如石景山與北師大合作繼續(xù)研發(fā)“綠色教育”模式;通州將與東城、北師大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懷柔、延慶繼續(xù)與城區(qū)優(yōu)質校“手拉手”。

  “這三種模式的結合,打出了擴大供給的組合拳,擴大了優(yōu)質資源的輻射面。”李奕說。

  西河沿小學,北京南城前三門大街上的一所袖珍學校。兩年前,全校畢業(yè)生僅有14人,幾乎和在校教師人數差不多。去年,這所學校被“繪入”教育新地圖,更名為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分校。

  實驗一小派出3名骨干教師輸出優(yōu)質課程。同時,教委公開承諾,這所學校的新生,6年后將全部直升北京師范**附屬中學初中。當年,全校招生人數達到300人,100%為就近入學生源。

  像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一樣,近幾年北京市幾乎每一所優(yōu)質校都通過共建、辦分校、結對幫扶等,自覺承擔起推進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責任。

  通過以優(yōu)質增量促進優(yōu)質均衡,像西河沿片區(qū)的孩子一樣,越來越多的北京孩子享受到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

  條子生、共建生,老百姓更痛恨“以權擇校”、“以錢擇校”——

  取消共建鐵腕治理“擇校熱”

  曾幾何時,京城“擇校熱”高燒不退。

  曾有家長這樣總結北京的“小升初”方式:共建、占坑、奧數……足足列出了16種。“有權有錢找共建,無權有錢去占坑,無錢無權拼奧數。”“小升初”,一個普通的教育名詞,成了讓很多家長揪心的話題。

  條子生、共建生,說到底是權力介入招生。

  敢不敢向權力開刀,能不能真正根治“擇校熱”這個頑癥痼疾,成為檢驗北京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踐行教育民生觀的“試金石”。

  2014年4月18日,一條新聞占據了京城各大媒體的頭條:北京鐵腕取消“共建”,堵住特權入學通道。

  為什么向權力開刀?茍仲文說:“面對擇校頑疾,我們等不起、拖不得,必須果斷解決、當斷則斷。不斷就沒有出路,慢了會貽誤時機,付出的代價將更大,會引發(fā)群眾對教育改革的失望和不滿,不利于形成一種良好的教育發(fā)展環(huán)境和氣氛。”

  打鐵趁熱。一個月后,北京又出臺15條“禁令”,規(guī)范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行為——

  嚴禁區(qū)縣、有關單位和學校以任何名義收取與入學掛鉤的費用,切實解決“以錢擇校”問題;

  教育行政部門和公辦學校均不得采取考試方式選拔學生,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各種培訓班選拔生源,堅決杜絕“以分擇生”的行為;

  抵制入學過程中打招呼、遞條子等不正之風,堅決杜絕說情請托、權學交易等“以權入學”的行為;

  嚴禁學校違規(guī)提前招生和點招學生,嚴禁初中校違規(guī)在小學非畢業(yè)年級招生,嚴禁在義務教育階段“掐尖”招生。

  禁令之下,往年總要遭遇各路條子“轟炸”的校長們感受更直接。

  4月,正是擇校緊要關頭,東城區(qū)一所名校校長的手機,竟然能撥通了。“從去年開始,通過各種關系送到校長們手里的條子明顯少了。”電話里,這位校長說,“禁令規(guī)范了入學的流程,也收走了校長們的‘權力’,大家都知道,遞條子給校長也沒用了。”

  配合招生“禁令”的推行,北京市加大了義務教育入學方式改革——

  首次統(tǒng)一使用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tǒng)。市教委依據入學數據庫,對全市所有中小學入學進行監(jiān)控。同時加強學籍管理,建立新生學籍。

  首次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市教委要求各區(qū)縣向社會公布學校的服務片區(qū),各學校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調整招生計劃。同時規(guī)范特長生入學工作。

  提高電腦派位入學比例。從2014年開始,各區(qū)縣全面擴大優(yōu)質校服務片區(qū),提高電腦派位入學比例,切實保障適齡兒童免試就近入學。

  為進一步從根本上破解“擇校”難題,北京已連續(xù)多年實施優(yōu)質高中部分招生計劃分配到初中校工作,即“指標到校”。2014年的“指標到校”比例為30%,今年將提高到40%左右。

  這意味著,在北京遠郊區(qū)縣完成9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同樣有機會通過中考升入市區(qū)部分優(yōu)質示范高中。

  更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北京市2014年小學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3.7%,初中就近入學比例達到76.82%。

  接孩子放學成難題,百姓渴望政府出面管一管——

  每年投5個億,解決“三點半難題”

  孩子3點半放學,家長5點下班,中間空著的一個半小時怎么辦?這曾是困擾首都百姓的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于是,形形色色的社會機構托管班成為家長無奈的選擇。很多家長每年不得不花費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托管費”。

  群眾的難題,就是教育綜合改革努力的方向。

  從2014年1月開始,北京市推出全市中小學生課外活動計劃,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每年投入5億元用于中小學生課外體育、文藝、科普社團活動。

  根據這項計劃,各中小學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放學后的3點半至5點這段時間,都會安排課外活動,而費用由財政部門按照城區(qū)學生生均400元、遠郊區(qū)縣學生生均500元給予補貼。

  自考多來,這項課外活動教育公共服務,真正達成了“為家長省錢省心、讓學生受益”的目的,成為一項實實在在的教育民生工程。

  王娜爾,北京朝陽區(qū)勁松三小四年級學生。盡管才讀四年級,但王娜爾和她的不少同學,已經跟風箏傳人呂鐵智學習了近3年。

  每周三的下午3點半放學后,不用出校門,在學校的專業(yè)教室里,呂師傅會準時前來,給孩子們上課。而上這門課,王娜爾的家長不用花一分錢。

  為了讓中小學生有更多的校外實踐機會,由北京市教委牽頭,聯合市文化局、財政局等12個單位,共同推進“百萬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建設,整合北京豐富的人文景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社會單位,免費或優(yōu)惠提供場所條件,供全市中小學生開展校外活動、進行社會實踐。

  “目前,北京市、區(qū)兩級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已經達到1000余家,其中得到市級認定的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就達571家。”北京市社會大課堂辦公室主任高付元說。

  “一切以學生為本”,決不只是一句漂亮的口號。在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采訪,記者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

  2014年3月,根據朝陽區(qū)優(yōu)質教育資源整合規(guī)劃,位于朝外街道的南中街民族小學整體并入芳草地國際學校,成為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民族校區(qū)。

  雖然地處市中心繁華地帶,合并前的南中街民族小學卻像埋在周邊高樓大廈中間的一顆不起眼的土豆。學校沒有一個像樣的操場,每到上操時,孩子手臂都伸不直。

  開一片能讓孩子們跑得開的操場,列入了兩校整合的正式議程。很快,一個由朝陽區(qū)政府牽頭,區(qū)國資中心、區(qū)委教育工委、區(qū)教委、朝外街道辦事處等單位參加的工作組成立了。

  在進行大量的說服工作后,僅僅用了22天,就成功騰退校園周邊16家商戶,拆掉了一棟樓。在北京寸土寸金的二環(huán)邊,硬是給孩子們開出一片3500平方米的新操場。

  “新操場開放的那一天,孩子們都跑瘋了!”站在新操場邊,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校長劉飛激動地說。

  不能為了少數尖子生,讓多數孩子成“陪練”——

  降低考試難度,推進中考改革

  一個幾十平方米的大廳內,幾條長椅上坐滿了拿到排隊號等候的家長。十多個窗口內,工作人員正忙碌著為家長辦理孩子上課外補習班的報名手續(xù)。

  這曾是幾年前記者在北京某知名的課外培訓機構目睹的場景,在校中小學生參加校外培訓之火爆由此可見一斑。

  家長們?yōu)楹螣嶂杂跒楹⒆訄笳n外補習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高考試題偏難。為了讓孩子在考試中能拿到高分,家長們不得不花錢讓孩子上昂貴的課外補習班。

  “考試評價導向不改,只會逼著家長給孩子報補習班,不利于為學生減負,讓應試教育愈演愈烈。”一個資深教育專家說。

  特別是中考,這是對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產生實際影響的考試。

  “當前,初中教育存在窄化的問題。”茍仲文說,“初中的教育內容窄化為考卷內容,評價標準窄化為考試分數。初中教育被窄化為高中教育的預備教育。”

  “既然社會都認考試,那我們就從考試改起。”李奕說。從2013年開始,北京市將改革重點鎖定在中考上。今年3月公布的《關于做好2015年高級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工作的意見》中,非常關鍵的一條就是“降低難度”。

  怎么降?就是減少以往中考難度系數在0.2以下的題目。這個難度系數的題只有不足20%的考生會做,更終能拿到滿分的也許不足10%。

  “其實,這個難度系數是為高中選拔學生服務的。”北京一位教育專家說,“如果學校上下都在為不到20%的尖子生努力,那80%多的學生豈不成了陪練?”

  不過,取消難題,并不意味著人人都能拿滿分。北京市中考命題改革的方向是更加注重考核學生的思維,在“寬”和“廣”上做文章,就是要使孩子不再為了高分而學習,也倒逼學校從重分數轉為重能力培養(yǎng)。

  當然,降低考試難度不是靈丹妙藥,并不能解決目前首都基礎教育學科教學中存在的所有問題。比如,語文課程傳統(tǒng)文化內容不足,英語學習難脫“啞巴英語”困境,學生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等。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2014年11月13日,北京市教委正式發(fā)布3份學科教學改進意見,分別針對中小學語文、英語和初中科學類學科進行改革。

  根據意見,物理、化學學科將學生初中三年參與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的成績納入中考考試評價體系。李奕表示,“要切實防止教學‘搶跑’,不培養(yǎng)‘超學兒童’”。

  北京市要求,小學階段將禁止統(tǒng)考、統(tǒng)測,只記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參與社會活動、文體活動等學生成長情況。初中階段開始完整記錄學業(yè)成績,開展學生學業(yè)評價。

  同時,中考招生的導向也明確支持學科改革的發(fā)展。命題上,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和閱歷;錄取規(guī)則上,如果考生出現平分,優(yōu)先比較語文成績,更加注重母語。

  京城四月花正開。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讓改革成果惠及首都人民,讓百姓用切身感受檢驗改革的成色。

關鍵詞:北京民生

相關文章

已有0位網友發(fā)表了看法

上一篇:2016年北京**政治學理論專業(yè)考研參考書考試內容內部資料
下一篇:2015年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考錄公務員公示公告
推薦專業(yè)
招生簡章
學歷相關
cisco
walmart
gamescast
spinwokrx
ngreen
vimeo